中山作家大海获2018“武陵杯”
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
近日,2018“武陵杯”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评选结果揭晓。中山作家大海作品《归来》获二等奖。
据悉,本次活动由《小说选刊》杂志社、中国写作学会、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、作家网、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微小说微电影创作联盟、武陵区委宣传部、武陵区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。从2018年4月至10月,历时半年多,共收到世界各地16900余篇作品,经初评委筛选,又经终评委判定,共评出58篇获奖作品。其中,郭建勋的《眼睛》、周国华的《最后一个目标》、袁霓(印尼)的《飞与飞之间》和戴希的《新孝顺时代》4篇微小说获一等奖;大海的《归来》、司马策风(加拿大)的《失落的胡须》、申平的《钢的琴》等7篇微小说获二等奖;伍中正的《1984年的那块门板》、李岘(美国)的《安之若素》等17篇微小说获三等奖。
中山作家大海原籍湖南,硕士,曾在某部服役,现居广东。发表文学作品逾200万字,出版作品集7部,有中短篇小说被《小说选刊》“佳作搜索”评点,小小说被《小说选刊》《小小说选刊》《微型小说选刊》《小小说月刊》《读者》等选载,数十次入全国年选,部分作品入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。获广东优秀小小说“双年奖”一等奖、《小说选刊》全国微小说精品奖二等奖、全国打工文学大赛铜奖及《长江文艺》散文随笔奖等逾30项。入选“改革开放40年广东最具影响力小小说榜”、世界华语微型小说“2018年度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”。
相 关 链 接
《归来》鉴赏:
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
文/王又锋
笔耕不辍的大海,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。继华侨题材的《中国式公仔》让他屡获殊荣,熟谙统侨工作领域的大海又端出“泛台”题材的《归来》,发表之后被《小小说选刊》《小说选刊》等转载。《归来》也是小切口讲述大故事,千字文里凝结纵深半世纪、横跨两岸的兄弟谊和家国情,小体量展现了大气象,小人物呈现大义节,共有四处值得称道:
首先,是故事讲述者的巧妙选择。小说中的“我”,是被抓壮丁的小屁孩,因同姓成了部队长官的勤务兵,得以进入后者的家庭,也因此被带入了此后逾半世纪的历史风云。“我”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,位置不远又不近,刚好可以作为讲述者,为我们道来一曲入台老兵的思乡念家悲歌,避免了当事人讲述的主观情感笼罩。其次,是多线并进的故事设计。因为讲述者“我”的巧妙选择,让这篇小小说的故事得以三线并行,戴国汉去台思乡一条线,妻小在大陆经历政治风雨一条线,“我”的坚守是第三条线,三线并进,增加了小说的厚度和容量。第三,是武陵的桃源寓意。武陵是陶潜桃花源的故事地,也是本文的故事地。桃花源里的人们之所以避世,是因为躲避战乱。戴国汉一家分隔海霞两岸,是因为战争;“我”被抓壮丁,也是因为战乱。戴国汉有家不能回,其妻小独居大陆,是悲剧;“我”守诺侍奉戴国汉妻小52年孤独一人,也是悲剧。悲剧的根源是战争,背后是反战与向往和平的心声,这与《桃花源记》正好是一脉相承。第四,对小人物“大义节”之下活生生的七情六欲表现得非常到位,“嫂子长得白净饱满,作为常人我也暗生喜欢。但我能够控制。如对嫂子行不轨,那与畜牲有何分别”,简短几笔,既闪现了人性的本来欲望,又道出了隐忍的克制。这也是大海塑造人物的制胜优点,他不写没人性的人物。
一篇小小说千余字,却道尽“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”。由此可知,写《归来》,大海是用心的,也是有“野心”的,这个野心表现在以小见大、常人难以用小篇幅表达的家国情怀宏大主题之上。他的用心和“野心”,值得其他写作者学习。
编辑人员:HQY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更多精彩呈现
友情链接
您是第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位访客 |
主办: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版权所有 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Copyright(C)2008 All Rights Reserved
《中山文艺网编辑部》地址:中山三路市政府第二办公区27楼(528403)电话:0760-88300413 电邮:zhongshanwenlian@126.com
电话:0760-88268816 粤ICP备13051580号